小时候接种过肝炎疫苗,长大后还要不要打加强针吗?

06.16.2024

小时候接种过肝炎疫苗,长大后还要不要打加强针吗?

小时候接种过肝炎疫苗,长大后还要不要打加强针吗?
乙肝疫苗作为人生第一针,大多数宝宝刚出生就要和这支肝炎疫苗打交道,随后按照0-1-6的流程完整三针乙型肝炎疫苗接种。
 
但问题是,是不是三针乙型肝炎疫苗都接种过就等于万事大吉?小时候接种过肝炎疫苗,长大后还要不要打加强针吗?
 
别心急,下面就让香港健康体检中心和大家深入探讨一下。
 
目錄
1.乙型肝炎是什么病?乙肝是如何传播的?
2.怎样知道自己有没有乙肝?有疑似症状及时就医
3.小时候接种过肝炎疫苗,长大后还要打加强针吗?
1.乙型肝炎是什么病?乙肝是如何传播的?
乙型肝炎是由于感染乙型肝病毒(HBV)引起的病毒性肝炎,根据病情发展速度可分为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两种。但由于现时急性乙肝在临床上较为少见,所以老百姓常说的“乙肝”通常是指慢性乙型肝炎。
 
下面,香港健康体检中心重点说说“慢性乙型肝炎”这个病。
 
慢性乙型肝炎(CHB)是指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超过6个月,肝脏发生不同程度严重坏死和(或)肝纤维化的慢性疾病。慢性乙肝患者早期症状较轻,可反复出现乏力、头晕、食欲减退等症状;随着病情加重后,患者可能出现肝掌、蜘蛛痣、肝脾肿大等症状,严重到失代偿期肝硬化或肝细胞癌时,还会出现相应的肝功严重损害的症状。
 
一般来说,乙型肝炎主要传播途径,包括血液传播、性传播和母婴传播,其中母婴传播是乙肝病毒的最主要传播途径,如果不进行干预和治疗措施,乙肝病毒阳性母亲生下先天感染乙肝病毒婴儿的几率约为60%-90%。
 
除此之外,一些特定的工作环境和生活习惯,例如不洁性生活、共用注射器和针头、密切接触乙型肝炎病人血液和体液等,可能会增加乙肝病毒的感染风险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,乙肝病毒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,通过吸血昆虫(蚊和臭虫等)传播的可能性也极小,所以所以和乙肝患者一起吃饭、拥抱、用同一个卫生间等行为,通常是不会被传染的。如果双方都有口腔出血或消化道破损,可以用分餐制或公筷来规避共餐时血液传播的风险。
 
乙型肝炎是什么病?乙肝是如何传播的?
2.怎样知道自己有没有乙肝?有疑似症状及时就医
怎样知道自己有没有乙肝?有疑似症状及时就医检查
 
香港健康体检中心提醒,如果你近期有过上述高危因素行为后(乙肝潜伏期约为1~6个月,一般为3个月),出现肝区疼痛、恶心、腹胀、乏力、食欲不振、黄疸等疑似乙肝症状,应尽快到医院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查。
 
乙肝两对半检查是传统的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检查方式,主要的指标包括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(HBsAg)、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(抗-HBs)、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(HBeAg)、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(抗-HBe)、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(抗-HBc)五种。
 
此身体检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明确患者是否患有乙型肝炎,并对乙肝病毒的活动情况进行初步判断,以协助被检者通过一系列乙肝预防方案来免于感染,或帮助患者采取积极和持续的治疗,从而有效控制疾病进程,甚至可以实现临床治愈。
 
以下是关于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的解读:
 
小时候接种过肝炎疫苗,长大后还要不要打加强针吗?
 
怎样知道自己有没有乙肝?有疑似症状及时就医
3.小时候接种过肝炎疫苗,长大后还要打加强针吗?
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,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有抗体应答者的保护效果一般至少可持续12年,因此除了乙肝高风险人群外,其他成年人通常无需接种乙肝疫苗:
 
乙肝高风险人群,包括:乙肝患者的家属、长期需要使用血液制品的人员、血液透析的患者、高风险的职业人群(医护人员、公安司法人员等)、免疫低下人群(如艾滋病毒感染者)等,在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查后,若乙肝表面抗体(HBsAb)<10mlU/ml,可给予加强免疫。
 
以下是成人接种乙肝疫苗程序的参考意见:
 
1. 如果乙肝表面抗体的滴度<10mIU/mL,需要按照0-1-6的原则,接种三剂乙肝疫苗。
 
2. 如果乙肝表面抗体的滴度是>10mIU/mL但<100mIU/mL,这时需要接种一剂乙肝疫苗即可,并且在接种结束后的一个月,复查乙肝表面抗体,明确乙肝表面抗体的滴度是否达到了100mIU/mL以上。(目前普遍认为乙肝表面抗体的滴度达到100mIU/mL以上,才具有比较理想的保护性作用。)
 
最后,香港健康体检中心提醒,乙肝疫苗接种后并不代表可以万事大吉,日常生活中我们还需要避免乙肝高风险行为,以及定期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查或肝功能检查,以便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全面的掌握,有效降低乙肝病毒感染的风险。
分享健康:
关闭
联络咨询
+852 3585 8533 微信:medtimes533
报告查询
在线预约
微信扫码,快速预约
展开
联系方式